疾病反映于脈象的變化
,叫病理脈象,簡稱“病脈”。一般說來
,除了正常生理變化范圍以內(nèi)及個體生理特異變化之外的脈象,均屬病脈
。
一
、脈名命名原則
當構成脈象的四大要素中某一因素突出表現(xiàn)異常時,就以此單一因素而命名
,如以脈位浮為單一的突出表現(xiàn)
,而脈率適中,脈的形和勢不大不小
、和緩從容
,及稱為浮脈;如脈位浮而脈率速
,其他因素無異常時
,稱為浮數(shù)脈。又如脈沉而脈形小
,脈軟無力時
,可采用已經(jīng)定義了的脈名——弱脈,亦可將幾種特征并列而命名為沉細無力脈
。
總之辨脈時務必考察諸方面的因素
,并將各種變化因素作為辨證診斷的依據(jù)。
二
、
中醫(yī)脈象診斷之常見病脈
由于對脈象感覺與體會的差異
,歷代醫(yī)家對常見病脈的分類和命名亦存在著差別?div id="m50uktp" class="box-center"> !饵S帝內(nèi)經(jīng)》記載有21種脈象
,《傷寒雜病論》中記載26種,《脈經(jīng)》總結分為24種
,《景岳全書》只分為16種脈
,《瀕湖脈學》、《三指禪》則分為27種
,《診家正眼》增疾脈而為28脈
,《脈理求真》增至30種,《辨證錄》則更有38脈之多
。近代臨床所提及的脈象
,有浮、沉
、遲
、數(shù)
、洪、細
、虛
、實、滑
、澀
、弦、緊
、結
、代、促
、長、短
、緩
、濡、弱
、微
、散、芤
、伏
、牢、革
、動
、疾等28種。
三
、相兼脈
1
、“相兼脈”的含義:相兼脈又稱“復合脈”,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單因素脈相兼出現(xiàn)
,復合構成的脈象
。
在28脈中,有的脈象屬于單因素脈
,如浮
、沉、遲
、數(shù)
、長、短
、大
、細等
;而有些脈本身就是由幾種單因素脈合成的,如弱脈
、濡脈
、動脈、牢脈等
。實際上臨床所見脈象基本上都是復合脈
。因為構成脈象四大因素都只是從一個側面論脈,而脈診時必須從多方面進行綜合考察
,論脈位不可能不涉及脈之次
、形、勢
,其余亦然
。如數(shù)脈,必究其是有力還是無力
、是浮數(shù)還是沉數(shù)
、是洪數(shù)還是細數(shù)等。此外臨床還可見到其他一些復合脈
,如浮數(shù)為二合脈
,沉細數(shù)為三合脈,浮數(shù)滑實為四合脈
。
2
、相兼脈的相兼規(guī)律:相反脈以外的脈可相兼。
掃碼加微信